招聘会详情
学院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生态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城乡规划、环境生态工程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城乡规划学、人居环境设计学两个科学学位点、农村发展一个专业学位点,以及“包装废弃物高效能源化技术与装备”博士培养方向;为“设计学”博士点建设学科“乡村振兴与生态设计”方向的主要支撑学院。
近年来,学院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在一流本科、一流课程建设及研究生教育教学工程建设等层面取得较好成效。现拥有“智慧人居与智能规划”湖南省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智能规划与资源环境”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及“乡村振兴与乡村发展”和“生态人居环境设计”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智慧城市虚拟现实设计》等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乡村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等5门课程先后入选湖南省一流金课;《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课程)入选湖南省首批研究生高水平教材。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以及“城镇水安全排放及资源化”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非金属类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以及“绿色工业与城市低碳发展”1个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学院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60余项,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子课题)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规划基金3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出版科研著作23部。
2019年,学院组织编写了全国首部乡村振兴领域科普读物《筑梦,圆梦:共话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央广网、中国网等全国30多家媒体给予广泛宣传报道,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2020年,学院组织编写的《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荣获湖南省首批研究生高水平教材,中国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网、凤凰网等全国20多家媒体给予广泛宣传报道;2022年,湖南教育电视台对学院开展的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特色人才培养给予专题推介。
(1)城乡规划(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本专业属于工学门类,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与综合相关联的特征,是以城乡建设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主要面向规划设计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设计人才。面向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发的“五阶递进式”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课程群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中国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深度报道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
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掌握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城乡交通、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等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建筑设计的理论和一般方法技术,具备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城乡规划法规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城市地理学,了解城乡规划全过程中动员、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能够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政府管理机关、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5年,先后立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出版5部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了5门省级金课;获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奖4项;获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师指导学生先后获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4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项,省级14项,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8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76项。
科学研究:近5年,在城乡规划、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承接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立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子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共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5部。
就业升学: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毕业生流向与社会需求吻合,近五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5%,高于学校和省内同类专业平均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向社会展示了本专业学生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平均考研升学率达20%以上,多名学生考取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
(2)环境生态工程(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专业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主、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本专业依托校院综合发展优势,遵循“宽基础、强主干、重技能、多出口”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创新研究+工程应用+多元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学科交叉,理工融合。专业面向服务“生态文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招生与培养方向,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后劲,助力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
人才培养: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评价、污染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应用、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实践技能,具备获取“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能力,能在相关企业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咨询、环境生态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近5年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其中获批省级科学研究实践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余项,发表或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科学研究:本专业遵循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发展理念,始终将科学研究放在专业发展的优势地位。近年来,专业先后建设了“城镇水安全排放及资源化”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非金属类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工业与城市低碳发展”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以及“包装废弃物资源化高效洁净利用技术与装备”中央支持地方专项实验室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主持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5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RSC Advance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以及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国内权威期刊。
就业升学:本专业重视学生就业升学情况。其中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35%以上,高于学校平均考研录取比例,并多人考取日本筑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同时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就业去向广泛,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政企联合单位从事城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领域以及生态环保工程应用领域,涉及公务员(选调生),中建集团、中冶集团、中化集团等国企部门,首创环保、永清环保、桑德环保等大型上市环保企业。
?
(3)建筑学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专业,主要依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对城乡人居环境中从城市到乡村、从建筑群体到单体建筑、从人工环境到自然地景等物质空间对象进行功能组织、空间布局、体型塑造和美学形象进行设计;该专业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随着我国高质量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时代的来临,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面向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包括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村镇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城乡建设改造更新等方向,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交叉学科思维、契合建筑行业全产业链条、有较强社会执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了解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动态,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和设计表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的人文伦理、法律法规等知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人文素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城乡建设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师资团队近五年,在绿色建筑、文旅地产及城镇更新等方面,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工程实践课题20余项。
就业升学: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毕业生流向与社会需求吻合,近五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5%,高于学校和省内同类专业平均数,在就业竞争中向社会展示了本专业学生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平均考研升学率达20%以上,多名学生考取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为方面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直接有效沟通和双向理性选择,我院拟定于2023年6月13日举办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3届毕业生专场双选会。
? ? ? ? ?要求报名企业为: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生态工程相关专业企业。
【1】凡本网注明"来源:赣州人才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赣州人才网,转载请必须注明赣州人才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