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考试群:664592572教师招聘交流群:223187946,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了解更多资讯信息!
江西教师考试网同步江西华图招聘信息: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4,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教师资格面试,资格面试试题,面试试题解析,2019教师面试,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招聘公告: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4 | |
公告来源:江西教师招聘网 | 招聘人数:人 |
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江西华图咨询电话:0791-86627628 | 公告汇总: |
1.题目:高中历史《三教合一》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有师生互动环节;
(3)围绕三教合一设置两个问题;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片,并引导:这幅画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绘制的《一团和气图》。
这幅画为我们描绘了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儒士、僧人和道士。他们三个人相拥在一起,三张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
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又蕴含着怎样的背景?顺势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环节一:初探背景
1.展开引导: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对于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后,佛教与道教在中国相继出现。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末年道教也开始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有着怎样的发展态势?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这一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华文明·七彩长虹》,提问:在这一发展态势下,儒学、佛教和道教相互吸收和借鉴,表现出了怎样的新特点?
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回答: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二)环节二:探析过程
1.教师提问:佛道的盛行,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隋朝的儒学家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学生回答:隋朝的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教师展示唐朝的代表性建筑《曲阜孔庙》《西安大慈恩寺》《北京白云观》,并进一步提问:隋朝短命而亡,儒学家们并没有实现重振儒学地位的目标。唐初,纲常礼教遭到破坏,为了加强统治,唐朝对儒学、佛教和道教分别秉持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答:隋朝的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教师展示唐朝的代表性建筑《曲阜孔庙》《西安大慈恩寺》《北京白云观》,并进一步提问:隋朝短命而亡,儒学家们并没有实现重振儒学地位的目标。唐初,纲常礼教遭到破坏,为了加强统治,唐朝对儒学、佛教和道教分别秉持怎样的态度?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崇儒、礼佛、尊道。
(二)环节三:评析影响
1.教师展示史料,请同学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后派小组代表回答:唐朝统治者所实行的三教并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一方面促进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另一方面二者也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讲述儒道佛三教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韩愈对于儒佛道三教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一起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三教合一
1.背景
2.发展过程
(1)魏晋南北朝
(2)隋朝
(3)唐朝
3.历史影响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江西教师考试网推荐:
华图微信客服
想获取备考资料,请加江西华图老师
扫码咨询
江西华图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考试资讯
更多招考
(编辑:江西华图·林老师)
江西教师考试网同步江西华图招聘信息: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4(2),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教师资格面试,资格面试试题,面试试题解析,2019教师面试,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招聘公告: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4(2) | |
公告来源:江西教师招聘网 | 招聘人数:人 |
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江西华图咨询电话:0791-86627628 | 公告汇总: |
1.题目: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指出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诗谜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ppt投影“大跃进”时的打油诗和图片: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2.提问学生,ppt中的打油诗和图片,反映哪个是时期?
3.学生依据上节课的知识,很容易猜出描述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4.教师以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经历发展和曲折,在20世纪60年代有没有得到改善还是进一步恶化为悬念,导入新课。
二、设置环节,展开新授
(一)文革十年经济情况
1.进入1966年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出现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看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些变化。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分析出:文革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是一场劫难。73年、75年分别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时,有过经济的调整。
(二)文革时期对经济的影响
1.教师提供档案资料,请学生思考“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2.学生6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学生代表作答:“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干扰和全方位的破坏。
4.为了落实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另辟蹊径,请学生从史料中找一下“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取得一定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5.点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抵制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思维拓展
1.教师ppt展示探究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你从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
2.学生综合1956年到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史实,能够分析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
(2)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1.在下课之前,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感受经济决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课结合本节所学,绘制建国后经济发展曲线图。。
2.采访文革亲历者,做口述史或者撰写调查报告,从微观层面了解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按照小组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题目1:应县木塔
相关推荐:教师笔试课程教师面试课程网络课程教师频道
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huatu.com/)。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江西教师考试网推荐:
华图微信客服
想获取备考资料,请加江西华图老师
扫码咨询
江西华图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考试资讯
更多招考
(编辑:江西华图·林老师)